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2:03:59   浏览:924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已经1997年7月18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规定
第一条 为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具有本自治区城镇常住户口和残疾人证,符合法定就业年龄,有一定劳动能力且生活能自理,本人有就业要求的无业残疾人,均为分散按比例就业的对象。
农村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安排就业问题,由自治区辖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自行规定。
第三条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接受同级人民政府的委托,主管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
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设立的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其职责内,对同级残疾人联合会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进行指导,并给予支持。
第四条 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按下列规定分级管理:
(一)自治区直属单位,在自治区的中央和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部门所属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由自治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管理;
(二)自治区辖市(地区)、县(市、市辖区)所属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由同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管理;
(三)上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可以将其负责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有关工作,委托下级机构办理。
第五条 残疾人劳动能力的鉴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县以上医疗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各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应当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确定。按规定比例计算安排残疾人达到0.5又不足1人的单位,应当安排1
名残疾人就业。
安排1名盲人或重度残疾人就业的按安排两名残疾人计算。
安排有伤残军人证书的伤残军人,就业后致残的职工仍在岗在职的,可以计入所在单位残疾人就业总数。
各单位投资兴办的福利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安置的残疾人,可以计入该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总数。
各单位不得虚报录用残疾人职工人数。
第七条 各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可以从所在地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推荐的待业残疾人中选取,也可以就近从社会中自行招收。本单位职工的直系亲属是残疾人的,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
各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各单位录用残疾人计划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组织待业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的残疾人必须能够上岗工作或者经过培训后能够上岗工作。
第八条 每年第一季度末以前,各单位应当向同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提供上年度在职职工人数和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寄送单位在职职工情况表。
第九条 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每年度必须向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其金额按照年度差额人数和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按照规定比例计算安排残疾人不足0.5人的单位,则按实际比例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但愿意安排1名残疾人的则不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十条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单位预算经费包干结余或收支结余中列支;企业、其他经济组织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管理费中列支。
第十一条 由于特殊原因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困难的单位,应当向同级残疾人联合会提出缓缴或减免申请,经残疾人联合会会同财政部门审批后可以缓缴或减免。
第十二条 各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经过核实的各单位的单位在职职工情况表所表示的差额人数和当地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标准,确定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和应当缴纳的金额,并发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款通知。
第十三条 缴纳单位应当按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缴款通知所列的银行帐号、应缴金额和缴款期限,按时按数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无正当理由逾期不缴纳或不足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对逾期缴纳的部分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
第十四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和使用,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其具体办法由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依据财政部有关规定制定。
第十五条 对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劳动行政部门对拒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应责令其限期改正,补交应当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滞纳金,并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对虚报录用残疾人职工人数的,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不服前款行政处罚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9月23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认定办法

广东省广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认定办法
广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穗科函字(1999)139号



第一条 为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根据《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认定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营科技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重要特征,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的经济实体。
民营科技企业包括国有、集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营、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
第三条 广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归口管理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认定工作;市科委政策法规处负责日常工作。
区、县级市科技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当地民营科技企业初审工作。
第四条 民营科技企业的认定标准,除应符合上述第二条的规定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有合法的专利、科技成果、新技术产品、专有技术或具有从事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的能力;
(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应占从业人员(不含生产工人)30%以上;
(三)科技开发费用应占年技工贸总收入2%以上;
(四)企业依法经营一年以上,运行机制良好,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科研工作成绩;
第五条 认定民营科技企业的程序:
企业自愿向区、县级市科技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区、县级市科技行政部门依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条件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报市科委批准,颁发《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认定证书》。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民营科技企业,可向区管委会提出申请,经区管委会审查后,直接报市科委认定。
《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认定证书》由市科委统一制发。
第六条 申请认定民营科技企业,应当报送下列文件资料:
(一)《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认定申报表》(见附表)一式二份;
(二)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有关技术成果资料证明材料;
(四)科技人员的学历证明材料;
(五)企业年度财务报表。
第七条 经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凭《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认定证书》,办理落实有关优惠政策。
第八条 民营科技企业变更经营范围、合并、分立、转业、迁移或歇业的,须按规定重新申请认定。
第九条 经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每年由归口管理的区、县级市科技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组织年审,年审结果报市科委备案。
第十条 本办法由市科委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1999年9月27日

关于下发《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章程》的通知

卫生部


关于下发《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章程》的通知
1994年9月5日,卫生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部委卫生局(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我部制定了《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章程》,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是由专家组成的,在同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领导下开展医疗机构评审工作的专业性组织。
第三条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分为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地区)、县(区、市)四级。
第四条 下级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应接受上级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的工作指导。

第二章 组 织
第五条 卫生部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专业委员会;省级以下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专业组。
第六条 各级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可根据需要设置下列专业委员会(组):
(一) 医院专业委员会(组);
(二) 妇幼保健院专业委员会(组);
(三) 急救医疗机构专业委员会(组);
(四) 临床检验中心专业委员会(组);
(五) 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专业委员会(组);
(六) 门诊医疗机构专业委员会(组);
(七) 乡卫生院、村卫生室专业委员会(组)。
第七条 各级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
各级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组)设正、副主任委员(组长)各一名。
第八条 各级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兼任。委员会由卫生行政、财政、物价、医疗、护理、医技、妇幼保健、医学教育、科研、统计、后勤等方面的行政管理人员及有关专家组成。
第九条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选聘。每届任期三年,聘用的离退休人员任期一般不超过二届。
第十条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必要时可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聘用有关专家担任临时评审委员,参加医疗机构的评审工作。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评审委员会日常工作。

第三章 评审委员资格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委员资格和有关要求:
(一) 热爱评审工作,身体健康并能亲自参加评审;
(二) 掌握现代医院和卫生管理理论知识、《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医疗机构评审标准》及有关规定;
(三) 符合本章程第八条规定的条件。
省级以上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的医疗、护理、医技、医学教育、科研等委员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和相应的业务水平及工作经验;设区的市以下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的医疗、护理、医技、医学教育、科研等委员必须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和相应的业务水平与工作经验。
第十三条 各级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委员,必须作风正派,遵纪守法,坚持原则,清廉公道,保守秘密,不徇私情。

第四章 任 务
第十四条 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各级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接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实施规定范围内的医疗机构评审任务。
各专业委员会(组)负责相应类别的医疗机构的评审工作,其中医院专业委员会(组)负责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疗养院、床位在20张以上的卫生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的评审;门诊医疗机构专业委员会(组)负责各类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护理站等医疗机构的评审;乡卫生院、村卫生室专业委员会(组)负责床位在19张以下的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等医疗机构的评审。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一) 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对医疗机构实施评审;
(二) 拟定评审计划,定期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汇报评审计划执行情况和工作情况;
(三) 指导下级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的工作,开展人员培训活动;
(四) 组织医疗机构学习评审文件,使其掌握医疗机构评审办法和评审标准;
(五) 开展有关医疗机构管理、评审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指导。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应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医疗机构评审经验,不断提高医疗机构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应开展医疗机构评审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对医疗机构评审办法、评审标准及有关配套文件提出修订、补充建议。

第五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本章程的各项规定,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与监督。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应及时征求各方面对评审工作的意见,总结经验,努力改进工作。每次评审后都要取得被评审单位对评审员的评价反馈意见。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应尊重医疗机构的权利,对直接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反映意见的医疗机构及个人,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打击报复。
第十九条 对于不称职或因故不能继续承担评审任务的评审委员,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应及时报请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解聘。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及其成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不得向被评审医疗机构索取钱物,或收受任何形式的馈赠。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由中医(药)行政部门组织建立,按本章程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在卫生部。
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卫生部1993年发布的《卫生部医院评审委员会章程》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