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收入制度改革:国家、企业、职工齐努力/张喜亮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6 11:03:04   浏览:865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深化收入制度改革:国家、企业、职工齐努力

                    ——理论要创新观念要转变

                张喜亮

  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问题,必须通过促进发展、深化改革来逐步加以解决。”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笔者认为:国家、企业和职工必须齐心协力。
  国家层面:理念清晰 原则坚定 措施得力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调的是“深化”,就是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理念上要有所提升。过去30多年的改革注重的是效率,强调的是拉开差距激发动力,公平只是兼顾。当过去改革理念遇到今天新问题的时候,中央及时提出“深化”改革效率和公平比重,缩小差距。如何“深化”,从国家层面,首先要确定清晰的理念。打破计划经济“平均主义”以后,我国并没有建立起全新的工资理论体系,“深化”改革必须要明确工资的意义,到底是劳动价值的体现还是生活费?还要明确收入、工资、报酬、奖励等基本概念,目前这种所谓捆绑式的“收入”或“薪酬”的概念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矛盾。其次,深化改革必须确立全新的收入增长原则,并且坚定执行之。《若干意见》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要求。“努力”传达的是一个或然的信息,“同步”作为一个原则,必须明确不能含糊,否则难免具体操作上落空。深化改革,还需要明确这个收入分配的“同步原则”与现行国务院政策规定的“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两低原则”之间的关系。不明确这个关系,后续工作也将无法操作。最后,执行深化改革意见,中央及各级政府必须以身作则,让利于民,建立公信力。
  企业层面:建立工资民主制度
  30多年的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但企业多简单地以“行政职务级别”由高到低扩大工资差距,形成了高管“市场化”高薪而职工低工资的“薪”、“资”两种不同制度。职工的劳动热情被挫伤了,高管们因攀比也怨声载道。贯彻执行《若干意见》,一些央企高管开始自降薪酬。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企业必须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工资理念、制度和形式。资本可以参加分配,职工的“人力资源”也必须得到承认。西方社会的工资集体谈判,虽然对职工工资增长有一定的意义,其对生产造成的破坏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照搬照抄西方的“谈判”机制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按照中央提出的“协商民主”原则,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工资民主制度势在必行。所谓工资民主制度,就是要承认职工“人力资源”价值并使之成为分配要素(并非是指劳动,劳动是当然的分配要素),确立价值、贡献和责任风险承担的分配理念,保障职工参与工资分配的全流程,包括工资制度和分配形式的制定、工资分配评定,等等。探索中国式的工资理念和制度,坚决废止官本位的陋习,才有可能回归工资的激励本源作用。
  职工方面:实干挣工资快乐过生活
  工资的增长不是政府恩赐的,也不是企业领导给予的,而是职工实干挣得的。实干、苦干加“巧”干是职工增加收入的不二法门。在这个基础上,职工理应获得合理的工资报酬。坚决反对“拼命干”,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拼命”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当责任、风险和贡献与所得不相匹配的时候,职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工会组织应当承担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责任。在市场体制内,资本、管理、技术和劳动都成为分配要素的制度中,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并非同类性质收入的攀比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快乐生活不在于钱多钱少,够用就好。幸福指数也不只是钱决定的,健康就好。全社会每一个人都应当从自身素质和能力出发,找到合适实现自身价值的岗位,扮好自己的角色,有党中央“发展成果共享”的决策,在民族复兴的大业中,人尽其才,实干挣钱,才能快乐生活。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渔船统一编号的通知

农业部


关于渔船统一编号的通知
农业部



渔船统一编号,对于组织生产、统一调度和指挥,加强海上斗争和安全作业均有积极意义。为此,我们曾以(74)农林(渔海)字第67号函征询了沿海各地水产主管部门的意见。现将渔船统一编号问题通知如下,请贯彻实施。
一、机动渔船、非机动渔船和水产辅助船的编号均以三个汉字一组表明,第一字代表省、市、自治区名,用简称表示;第二字代表县名,用县名的第一字表示;第三字代表渔船种类,机动渔船用“渔”字,非机动渔船用“帆”字,水产辅助船用专业代称,养殖船用“养”字,冷藏运输
船用“冷”字等。如辽丹渔、冀秦帆、鲁荣养,则分别表示为辽宁丹东县机动渔船、河北秦皇岛市非机动渔船、山东荣成县水产养殖船。
凡是县名第一字相同的,可将县名编上,成为四字一组。如“苏海门渔”、“苏海安渔”,分别为江苏海门县、海安县的机动渔船。
汉字后面分别以县(市)为单位一律用四位数编号。编号标于船首两旁,颜色一律用黑底白字,字体大小可视各地船型,由各省、市自行规定,但字迹必须清晰。
二、南海区渔船统一编号,有十多年的历史,已形成习惯,可暂不改变。
三、国营渔轮编号仍按原办法不变。
渔船编号后,应按县(市)登记造册,并分别送各海区渔业指挥部备查。



1975年4月18日
法律中的若干经济学原理

舒国辉

法律是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其重点是建立和维持反映统治阶级意志、保障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秩序。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其核心内容就是对社会经济利益的界定与分配。法律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遵循或反映了如下经济学原理。
人性本自私。经济学上的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只要没有外界的强制约束,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可以漠视包括道德在内的软约束,而随意采取自己认为妥当的手段以实现自己的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只要能保证足够的利润,资本家甘愿冒被送上绞刑架的风险。对人的这一本性,法律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人类的行为必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任人类行为自由、泛滥,带给社会和人类的结果只能是无边的黑暗。正是因为这一点,法律制度才有存在的必要。法律从古代的寥寥数条发展到当代的成千上万条,一方面反映了法律规范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也证明法律对人性自私的观点不但没有改变反而不断强化。
资源稀缺。经济学产生和存在的根由,乃是因为自然界对人有用的资源并非源源不断、用之不绝,而是有限的,消耗一点就少了一点。为此,经济学展开对人与有限资源之间关系的研究,目的是使人能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实现利益最大化。与此类似,法律对人类生存的处境也是有着清醒的认识。正是因为供人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是有限的,法律就必须合理分配外界有限的资源,即俗话中的“定份止争”。否则,人类之间为了争夺有限资源而爆发的冲突将永无休止。资源在法律上表现为物质利益,包括财产权、专有权等。资源必须在国家、个人、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才能使有限的资源有明确的归属,从而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
理性人假设。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人是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断者,也就是说人能充分认识事物的利害关系。经济学的这个假设,其实也是法律对人类行为能力的假设。一个人,除非他在智力、精神健康等方面发育不完全或有缺陷,就应该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有清醒的认识。这样在社会生活中,他能作出符合法律规定并且同时有利于自身的行为,包括社会通常交往行为和经济行为等。当他的行为逾越法律规定时,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因为他在行为之前就已经预见到了行为将产生的后果。但是理性人假设毕竟是经济学的假设,实际情况是任何个人很难有如此渊博的知识,以使自己在任何处境下都作出同时符合法律规定与自身利益的决策。法律很难在智力与精神不完全或不完善的人、“理性人”之间再模拟一个“平常人”,这不能不说是法律的无奈。虽然,法律条文中零星有“社会通常的人的认识”的规定,但其内涵很难界定,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种种分歧。
成本与效率。经济学认为,人类的任何行为都要消耗一定的成本,经济生产当然不能例外。经济学的意义,就是研究如何使投入的成本最少而产出最多。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法律的制定、执行也会消耗一定的社会成本,包括时间、人力等。因此,法律在制定时就必须考虑法律成本与效率问题:法律规范本身必须符合经济规律,经得起社会经济实践考验;法律实施(包括遵守、适用、执行)不但可行而且其所消耗的成本必须尽可能最低,同时取得的社会效应(效率)应该最大。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就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了。毕竟,理论上的目标要变成现实,其间要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我想,法律实践的意义也就在这里。